落筆寫詩,一種有溫度的生活方式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:
這幾年,很容易被「不確定」籠罩
有忙亂、焦慮、疲憊
也有在混沌中的思考
以及要努力前進、清理障礙的堅持
我們渴望抓住一些踏實的東西
在環境的「不確定」中,找到某種自我的「確定」
而書寫,便是能讓內心沉靜和安定的方式
你不需要是書法家,也不需要專門找個周末
只要提起筆來,舒舒緩緩把字寫
一筆一劃,一詩一句,任由水墨在紙上抒發
平日的防備與僵硬,便可逐一放下
慢慢地,慢慢地,物我兩忘
達到美妙的“心流狀態”……
展開全文
可是,你有多久沒有認真寫字了呢?你還愿意再提起筆來嗎?如果你還想從日子里偷一點閑,讓“寫字”與“詩意”疊加,不如翻開這本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禮盒。
全套包含:108篇經典古詩詞,純手工宣紙詩箋,自供墨毛筆1支,松木小盒1件。
它是專為現代人開發的“便攜文房”,不會占用你太多精力,碎片時間即可上手。
筆墨伺候,宣紙箋畫,108首古詩詞 ,吟詠誦讀,得閑書寫,體味不一樣的遠方。木盒更是將收納和展示集于一體,讓寫詩更有成就感,很容易就將書寫融入日常。
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禮盒
世界越忙碌,我越想寫字;
世界越不安,我越想心安。
有兩款可選擇
點擊文末“閱讀原文”亦可購
落筆寫詩,一種有溫度的生活方式。
文 | 誰還中國
來源 | 誰還中國(ID:shuizuizhongguo1)
01
世界越忙碌,我越想寫字
坦白地講,寫字對我們已經沒有實際需求了,高科技產品代替了紙張,鍵盤也代替了寫字。但用手寫字的愜意是人們忘不了的,只要你小時候練過字,抄寫過詩詞名言,就一定體會過寫字的快樂。
但越長大越發現,自己將精力都放在了外界。工作、社交、家庭、孩子……許多日積月累的事情,疊加出難言的煩躁與疲憊,尤其是這兩三年,許多人處于一種隱性的壓力之中。
而書寫,真的是那個為數不多的,能給人類帶來永恒慰藉的事情。
世界越忙碌,就越要寫字。世界越不安,就越要心安。
大作家毛姆,曾將「每日的書寫」,視作人生的良藥。從十八歲開始,他養成這個習慣,到了八十歲時,還堅持每天拿起筆寫點什么。張愛玲也是如此,她的字體娟秀瘦長,一絲不茍。
我們不需要像作家、書法家那樣精準苛刻,但我們也能借由書寫,與自我對話,與生活言和。
我們選擇這套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,也是由于經過長時間的居家狀態,開始更多注意繁忙生活與壓力以外的個人空間。
不需要費太多力氣,你只要拿起筆,那種莫可名狀的溫暖與柔情便能治愈自我,愉悅身心,借由詩詞和書寫,品味古人的優雅與情思。這是一種簡單的幸福,一種橫豎撇捺的冥想,也是一種有溫度的生活方式。
有兩款可選擇
點擊文末“閱讀原文”亦可購
02
普通人日常書寫,不妨從詩詞入手
網上的“臨摹”、“字帖”,一搜不下幾千種,但不是“打雞血、搞促銷、抓眼球”,就能得到共鳴。許多人都有前天完字帖,后天就擱置的經歷。別無其它,只是我們不想讓日常書寫也變成一種壓力。
所以,普通人日常書寫練字,不妨從詩詞入手,從這套美美的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開始。
印詩臨摹,寫字、讀詩的樂趣融為一體,更有情景感。
同時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,無瑕書寫時,就將它當做書桌擺件,得閑再繼續,隨心而至,不做約束,這樣反而能真正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,很快就寫完一本。
臨帖中,共有108首經典詩詞,都是從教育部新課標,中小學必背古詩詞為基礎甄選而來,并由青年書法家歐體楷書創作為書寫底本。
◎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,時光匆匆,這是一年級就背過的古詩。
◎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”,東坡的詩句總是那樣雋永雅致。
◎“眾鳥高飛盡,孤云獨去閑”,又何嘗不是我們新晉的寫照。
◎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,王維的詩句,千古動容。
書寫過程中,孩子可以培養耐心、習得一手好字。大人也能在詩詞中遇見另一種人生景象,一首首詩就是一段段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的時光,我們得以重新思考,凝練歲月,回歸初心。
03
3大亮點,打造書寫的理想圖
從還初的構想、選題、內容設計、選材、打樣、多番調整修改到成品呈現,這套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歷經8個月的打磨。3大亮點,為你打造書寫的理想圖,將書寫入日常生活。
《小閑·為你寫詩》設計師
1、改良軟筆,宜古宜今,更有儀式感。
改良后的軟筆,自配墨囊,不用研墨,即可直接書寫。它既有傳統書法的儀式感,又像圓珠筆那樣方便使用,宜古宜今,正適合現代人的生活。就算以前沒用過毛筆的人,也能很好地控制行筆,提升書寫的流暢度和體驗感。
2、古法宣紙,箋畫設計,經得起細細品賞。
我們堅持以古法宣紙為載體,搭配明代詩箋版畫,再采用傳統三色套印和后期手工配頁,為書寫者提供堪為藝術品的精美設計。
傳統古法宣紙在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其工序有108道之多。但易于保存,經久不脆,不腐不蛀,潤墨性強,不會褪色,故有“紙壽千年”之譽。
詩箋畫細膩精美,豐富多樣,花鳥、山水、人物、百寶……將雅致藏于細節之中。
三色套印工藝,字句隱隱有銀光閃亮,古樸的宣紙似乎有了溫度,透出華貴和莊重。
3、松木小盒,是收納盒,也是展示相框。
曾經的字帖,寫完之后,你還記得丟在哪里嗎?精心打磨過的松木原色木盒,既是收納盒,又可插入每日寫好的詩箋,作為相框,立于桌上、床頭邊、書架。
看著案頭的詩句,看到這些風花雪月和金戈鐵馬,我們便會想起書寫時的情景,更有充實感和成就感。
面對這樣的好物,每一次書寫,都是一種美的享受,不管是自用,還是送給志同道合的朋友,都是極好的選擇。
THE END
點擊文末“閱讀原文”亦可購
文化名人紀念演講
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|梁漱溟文化思想 |葉圣陶孫女回憶葉氏文脈 |柳詒徵先生紀念講座 |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|陳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|作家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|林散之、高二適先生紀念講座 |錢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 |阮玲玉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講座 |上官云珠、周璇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 |譚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講座 | 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紀念論壇 |王陽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紀念論壇 |
文化名家系列講座
莫礪鋒:開山大師兄 |周文重:國際關系新格局 |周曉虹:口述歷史與生命歷程 |周曉虹:費孝通江村調查與社會科學中國化 |周曉虹對話錢鎖橋 |周曉虹、張新木、劉成富、藍江對談:消費社會的秘密 |群學君對話舒國治 | 群學君對話葉兆言 | 黃德海、李宏偉、王晴飛、王蘇辛、黃孝陽五作家對話 |孫中興:什么是理想的愛情 |杜春媚對話郭海平 |程章燦:作為詩人與文學史家的胡小石 |谷岳:我的行走之旅 |黃盈盈:中國人的性、愛、情 | 金光億:人類學與文化遺產 | 周志文:人間的孔子 | 嚴曉星:漫談金庸 | 周琦:越南法式風情建筑 | 魏定熙:北京大學與現代中國 | 胡翼青:大數據與人類未來 | 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系列高峰論壇 | 畢淑敏讀者見面會 | 徐新對話劉成 | 謝宇教授系列演講 | 王思明:茶葉—中國與世界 | 祁智對話蘇芃:關于寫作 |甘滿堂:閩臺廟會中的儺舞陣頭 | 張靜:研究思維的邏輯 | 翟學偉:差序格局——貢獻、局限與新發展 | 應星:社會學想象力與歷史研究 |吳愈曉:為什么教育競爭愈演愈烈? | 李仁淵:《晚清新媒體與知識人》 |葉檀讀者見面會 |馮亦同:金陵之美的五個元素 |華生、王學勤、周曉虹、徐康寧、樊和平對話 |
城市文化與人文美學
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(第一期) |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(第二期) | 大唐風物,侘寂之美: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(第一期) |大唐國寶、千年風物: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(第二期) |當顏真卿遇上宮崎駿: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(第三期) |史上還大正倉院與法隆寺寶物展:日本美術館與博物館之旅 | 夢回大唐藝術珍品觀展會 | 四姝昆曲雅集: 羅拉拉、單雯、孫蕓、陳薇亦 |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 | 《南京城市史》系列人文行走活動 |《格致南京》系列文化活動 | 文心雅韻:中國傳統人文美學系列講演 | “文學寫作與美好城市”高峰論壇 | 仰之彌高: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 | 首屆微城市文化論壇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一期:南京運瀆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二期:明孝陵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三期:文旅融合) 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四期:城南舊事) 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五期:靈谷深松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六期:清涼山到石頭城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七期:從白馬公園到明孝陵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八期:從玄武門到臺城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九期:從金粟庵到大報恩寺) 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期:從夫子廟到科舉博物館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一期:從五馬渡到達摩洞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二期:從獅子山到揚子飯店) 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三期:從南朝石刻到棲霞寺) |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四期:牛年探春牛首山) |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(第十五期:中山陵經典紀念建筑) | 從南京到世界:第一屆微城市論壇 |園林版昆曲舞蹈劇場《鏡花緣記》 | 秋棲霞文學日系列活動 |
社會科學研修班與專題課程
社會心理學暑期班(2016) |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(2017) |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(2018) |社會科學經典理論與前沿方法暑期班(2019) |口述歷史與集體記憶研修班(2020) |中國研究:歷史觀照與社會學想象力學術研討會 |中國社會學:從本土化嘗試到主體性建構——紀念中國社會學重建40周年學術研討會 |第一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 (2018) |第二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(2019) |長三角論壇2019新春學術雅集 | 第三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(2020) |
新書分享會 | 經典品讀會
《金陵刻經處》 | 《 生活的邏輯: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(1927-1937) 》 |《謝辰生口述》 |《袍哥》 | 《年羹堯之死》 | 《朵云封事》 |《兩性》 |《放下心中的尺子——莊子哲學50講》 |《東課樓經變》 |《舊影新說明孝陵》 |《光與真的旅途》 |《悲傷的力量》 |《永遠無法返鄉的人》 | 《書事》 |《情感教育》 |《百年孤獨》 |《面具與烏托邦》 | 《傳奇中的大唐》 | 《理解媒介》 |《單向度的人》 |《陪京首善》 |《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》 |《詩經》 |《霓虹燈外》 |《植物塑造的人類史》 |《茶館: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》 | 《拉扯大的孩子》 |《子夜》 |《讀書的料及其文化生產》 |《駱駝祥子》 |《朱雀》 |《死水微瀾》 |《通往父親之路》 |《南京城市史》(新版) | 《被困的治理》 |《雙面人》 | 《大名道中》 |《箋事:花箋信札及其他》 | 《九王奪嫡》 |
還木有評論哦,快來搶沙發吧~